白癜風病因或病在內分泌失調

摘要:   從近年的2000多例患者中,有內分泌因素的占19%左右,伴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占25%。眾所周知在女性初潮、妊娠、分娩及絕經期,內分泌會有一系列的變化,800多例育齡婦女中,伴月經...

  從近年的2000多例患者中,有內分泌因素的占19%左右,伴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占25%。眾所周知在女性初潮、妊娠、分娩及絕經期,內分泌會有一系列的變化,800多例育齡婦女中,伴月經紊亂的400例,近100例伴乳房小葉增生。

  白癜風患者常產生其他自身免疫病,如甲狀腺功效亢進、甲狀腺炎、糖尿病、惡性貧血、Addison病、斑禿、暈痣、潰瘍性結腸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等,但有學者經統計分析認為均與甲狀腺疾病有關。白癜風病人存在著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異常,不同實驗證實白癜風皮損中D3+、CD4+、CD8+T細胞明顯增長,而外周血TH細胞減少,TS細胞增長。患者血清中可測到多種自身抗體。國外有報告一半以上病人血中可測到一種以上自身抗體。

  如抗甲狀腺抗體、抗胃壁細胞抗體及抗核抗體等。但最直接的證據是抗黑素細胞的循環抗體。患者血清中可測到特異性抗黑素細胞抗體,陽性率達50%~93%,且其滴度與病情相干。其作用為通過補體激活抗體依附的細胞毒反響 (ADCC)。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有效的原理是克制ASCC

  實驗研究也表明,內分泌對色素代謝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1、褪黑色素。褪黑色素主要由松果體分泌。松果體的分泌功能與光照有密切的關系,延長光照能抑制褪黑色素和分泌。

  2、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系由腎上腺髓質分泌的激素,它們在安靜狀態下分泌量很少,遇到寒冷、疼痛、情緒激動因素使機體呈“緊張狀態”時,在交感神經興奮的同時,腎上腺髓質分泌增多,故兩種激素增加。微量的腎上腺素即能抑制黑色素細胞刺激對離體蛙皮黑色素細胞的作用。

  3、黑色素細胞刺激素。近年來研究表明:人類的黑色素刺激素可能由垂體前葉分泌皮促素的細胞所分泌。黑色素細胞刺激素分a與β兩種,當病員接到大量黑色素刺激素治療時,局部短期內會發生色素沉著。

  4、皮促素。皮促素由垂體前葉分泌。臨床上使用皮促素后許多病人出現愛迪森氏病樣色素沉著,原有的色素痣色澤加深,并產生新的色素痣,這可能是由于皮促素含有黑色素刺激素之故,亦有使用皮促素治療白癜風的報道。

  5、甲狀腺素。甲狀腺素由甲狀腺分泌。甲狀腺制劑中的甲狀腺素、雙碘甲狀腺素系無機碘化物的復合物,可使皮膚顏色變淡,但對蛙黑色素細胞則無作用。此外,伴發白癜風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例并不少見,當他們切除甲狀腺后個別白癜風患者會有改變。

  6、性激素。性激素包括男性激素和女性激素,男性激素的代表是睪丸素,如丙酸睪丸酮;女性激素如黃體酮和雌激素。性激素有加深皮膚色澤的作用,例如孕婦常伴有面部黃褐斑及乳頭、乳暈等處色加深,這是由于妊娠婦女女性激素增多之故。再如肝病患者皮膚色素沉著,面部有黃褐斑(又稱肝斑),這是由于肝病患者滅活激素的功能減退,以致血中雌激素濃度提高所致。

  7、皮質類固醇激素。皮質類固醇激素:強的松、地塞米松及青化考的松等由腎上腺皮質分泌,其對黑色素代謝的作用主要與黑色素細胞刺激有關。在正常情況下,血中黑色素刺激素與皮質類固醇激素水平相對平衡,一旦失調,影響膚色。我們曾發現白癜風患者因關節炎服用強的松治療后白斑擴大、增多。從病例分析到動物實驗,皮膚專家推測:皮質類固醇激素能使皮膚變白的機理主要在于抑制垂體分泌黑色素細胞刺激素,而對黑色素細胞的直接作用則是輕微的。

  誘發白癜風發病的因素主要的有:精神緊張,外傷,手術,長期強短波紫外線照射,各種電離輻射,某些化學物質刺激,過敏,其它皮膚病如牛皮癬等,某些內臟疾病尤其是甲狀腺疾病,營養不良等等。